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视角查看更多

李骏院士:国产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实现独立自主安全

2024-12-03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近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仅要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更要确保实现独立自主的安全。

1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势头正旺

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机构共同编写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显示,在中性预期情景下,预计2025年、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分别为7295亿元、25825亿元。其中,2025年、203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值增量预计为6451亿元、20266亿元,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带来的产值增量为223亿元、4174亿元。

李骏院士认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快速创新、产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内外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路线,已实现L2级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目前,德国、日本、美国已实现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前装产品应用。为推动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我国也确定了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另外,各国还在积极推进L4级自动驾驶的示范应用,自动驾驶出租车、公交车、物流车配送等示范项目蓬勃发展。

“同时,全球也在大力推进网联化布局,比如美国提出了《V2X部署方案》,欧盟明确界定了支撑自动驾驶的‘智能化基础设施ISAD分级’,而我国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应用工作的开展,则标志着基础建设实施从小规模到规模化示范进入到大规模部署的新阶段。”李骏院士说,“推动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应用,未来需要以智能汽车为关键纽带,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与智能汽车相互支撑,不断向深度融合一体化方向发展。”

2

新赛道提出安全新需求

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其高智能高性能的特点不仅与以往汽车产品拉开了较大差距,也对落地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李骏院士称,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安全、高效、愉快、经济和和谐的出行方式。

在安全领域,李骏院士提出了“安全第一”的理念,强调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是确保智能网联汽车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根本保证。

李骏院士说,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不仅仅只是产品出厂前的功能安全,更重要的是运行安全(Operational Safety)。运行安全涉及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与环境的交互、交通参与者的交互,以及控制安全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汽车企业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还要考虑到汽车在实际运行中的安全性。

“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李骏院士表示,“作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国产智能网联汽车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安全领域实现独立自主,构建起完整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而国产智能网联汽车要想实现独立自主安全,首先需要在技术研发上实现突破。目前,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的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整车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落地。”

3

安全问题有待多方共同发力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研究中,李骏院士提出了“自动驾驶安全大脑”系统概念。

据悉,这一系统旨在通过模拟人的大脑思考方式,仿生人脑思维,以实现对自动驾驶运行安全风险的态势管控。同时,通过基于知识与数据双驱动的方式研发自动驾驶安全大脑,实现自动驾驶系统与安全大脑的“双脑效应”,从而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阻断事故链,保障运行安全。而这一系统的实现则有赖于多方共同的合作。

李骏院士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需要从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方法(STPA)出发,通过系统控制架构、识别安全控制、行为分析等导出致因场景,进而定义自动驾驶的安全需求。同时,还需要引入驾驶知识,实现知识和数据融合驱动,以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

车路云一体化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有望发挥重要作用。李骏认为,车辆智能化和车路云一体化不是两条独立的技术路线,而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车路云一体化能够为车辆提供赋能作用,通过双数据感知、复杂场景的协同决策、群体智能等优势,降低不安全场景的安全风险,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性能和安全性。

同时,李骏院士也呼吁,当前智能网联汽车面临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数据安全等挑战,多重安全问题复杂交织。因此,全行业需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技术研究和安全体系建设,从政府监管、行业平台和技术研究三个方面统筹推进。

“建议在政府监管层面,制定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认证的标准和监管规范;行业平台层面,加强跨领域协同合作,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技术层面,推动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系统安全、运行安全融合一体化。”李骏院士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体系的逐渐完善,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走向更加安全、智能、高效的发展道路。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若不慎涉及侵权,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电话:010-68844089

邮箱:847001162@qq.com

联系我们

中国汽车改装用品协会标准与认证专业委员会

电话:010-88914037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路110号华信大厦